党的二十大报告中,“中国式现代化”“三个务必”“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”等新表述,不仅是国家战略的纲领性内容,更成为公务员考试行测命题的重要风向标。川量公考基于四川省考动态与命题逻辑,从考点分布、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三方面深度解析,为考生指明高效备考路径。
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、新论断已深度融入行测常识判断与新增的政治理论模块。高频考点包括:
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:如人口规模巨大、共同富裕、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等五大特征,以及其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;
“三件大事”的历史意义:建党百年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需掌握每件大事的背景、标志性事件及战略价值 ;
党的自我革命新论述:如跳出历史周期率的“两个答案”(人民监督与自我革命)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主攻方向等,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细节。 考生需特别注意四川省考命题偏好:2025年行测首次增设政治理论模块,考题常综合多个文件内容,需灵活关联知识点而非死记硬背 。
新表述的考查呈现三大特征:
内容交叉渗透:单一题目可能融合政治理论与省情热点。例如,将“乡村振兴中的共同富裕”与四川“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”结合,要求考生从政策文件中提炼对策 ;
题型灵活创新:除传统选择题外,出现“观点匹配”“逻辑推演”等新题型。如给出乡村振兴案例,要求辨析其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哪些特征 ;
本土化命题倾向:结合四川实践设置考点,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何体现“高质量发展”要求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(四川段)如何承载“文化自信”等 。
针对新表述的复杂性与综合性,考生需采用科学方法:
框架化梳理:建立“时间轴+概念树”双维框架。例如,以“2012-2035”为轴标注二十大关键节点,横向延伸“新发展格局”“国家安全体系”等分支概念 ;
对比分析法:对易混淆表述(如“全过程人民民主”与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”)进行异同点对比,通过表格归纳核心要素与典型案例;
场景化训练:
申论迁移:将二十大表述转化为对策素材。如用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分析四川若尔盖湿地保护;
行测提速:针对政治理论模块20题/15分钟的节奏,通过“关键词定位法”快速解题。例如,题干出现“历史周期率”,直接关联“自我革命”与“人民监督” 。
川量公考认为,二十大新表述的考查本质是政治素养与逻辑思维的双重检验。考生需以“政策内核+四川实践+应试技巧”为突破口,将宏观表述转化为可操作的备考单元。在省考竞争白热化的当下,唯有精准把握命题脉搏,方能在行测赛道上实现认知升维与分数突围。